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3月8日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3月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张道宏委员代表民盟中央作《久久为功 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发言。新华社记者 高洁 摄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民盟陕西省委会主委 张道宏]为治理大气污染,中共中央、国务院果断出重拳、下猛药、治源头,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至去年底,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灰霾天气出现频次和覆盖范围也开始减少。但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保卫蓝天的初战成功,绝不意味着灰霾从此俯首就擒。这一成果来之不易,首先是“人努力”:详细的逐年减排方案非常有效,源头减排工作做得细、做得实;其次是“天帮忙”:北风较前几年频繁,没有出现超常的静稳天气过程,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因素。
我们更应看到:当前我国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仍处在世界前列;虽然PM2.5的污染趋势初步得到控制,但距离整体达标仍有较大差距,治理压力尚未缓解。尤其是,我国的“三偏”结构——即偏工业的产业结构、偏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偏公路运输的交通结构,决定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特别是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河渭河平原、成渝、东北等区域,产业相对集中,大气污染排放源头多样、污染物成分复杂,呈现出多类型、高负荷共存的格局。而且,已有监测数据和研究表明,不同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存在显著差异,即使同一地区PM2.5还存在时间差异,冬季重污染尤其突出。这些,都加大了大气污染精准治理的难度,如有丝毫放松懈怠,很可能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灰霾形成的主要原因,现在已经基本清楚。要彻底治理,涉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控制技术和社会经济成本等诸多问题,需经一个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污染物的逐步减排也需时日。常言道:天助自助者。“天帮忙”的气象条件固然重要,“人努力”才是我们治霾的根本立足点。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区域层面,都必须以“更有效率的源头减排”为重心,并集中力量解决冬季重污染问题,将其作为减排工作重中之重。同时,必须持之以恒,方能久久为功。具体建议:
1.从长远看,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根本。应坚持对于过剩钢铁产业等落后产能淘汰的力度。现阶段,在加大PM2.5、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治理控制的同时,加快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氨总量控制。当前,应在考虑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量的基础上,推行“煤改气”工程和其他替代性清洁燃烧技术的使用。
2.在针对性地研发大气探测设备、空气质量预警预报技术的同时,要大力支持不同行业大气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关键污染物减排技术,大力支持工业、机动车、散煤燃烧、餐饮等重要污染源的排放控制技术,已有的成熟技术要积极推广示范、加快规模化应用,为控制区域灰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3.在一些重点地区,机动车排放是造成灰霾的重要原因,机动车减排关键在油品质量。在京津冀等地区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源头,严格执行对油品质量与排放的全流程监管:在炼油环节,检查是否按标准添加、炼制,杜绝不达标油品流向市场;在加油环节,检查加油站油品是否达标,杜绝不合格油品投入使用;在尾气检测环节,杜绝不达标机动车上路行驶。严惩生产与销售不合格油品、机动车排放造假等行为,并纳入刑法,强化依法治霾。
4.从源头减排角度,应继续加强区域大气污染协同管控,制定逐年的区域大气治理综合性规划,强化地方政府行政问责管理;并成立高校、研究院所组成的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对不同区域的治理效果做出客观评估。同时,应开展对大气污染治理投入产出的评估,以及如何解决资金来源和吸引民间投入的针对性研究。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让我们为实现中共十九大提出的“打赢蓝天保卫战”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