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太需要人才回流了!”——“90后”李金莲代表的梦想与担当

2018-03-10 16:54:5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字强)全国人大代表李金莲是1992年出生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攀天阁乡新乐村的一名傈僳族姑娘,2016年从普洱学院毕业后,她就回到家乡,做一名村委会工作人员,并与家人一起发展养殖业。

  为什么不留在城市发展?李金莲说,毕业的时候不是没有纠结、犹豫和徘徊,但一想到村里的落后状况,就决定回去与乡亲们一起改变和发展。“乡村振兴太需要人才回流了,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90后’一样有能力、有担当。”

  回到家乡的李金莲成了村里的“高级知识分子”。村委会工作人员不会操作电脑,她帮助辅导;走村入户搞扶贫调查,她第一个冲在前,以活泼热情的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赢得村民的信赖;她鼓励村民们立足自然本地优势,种植药材创收。

  谈到家乡发展变化,李金莲感慨道,党和政府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七八年前,我们傈僳族村寨的房子都是木楞房,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砖瓦楼房,农村普遍已经铺了水泥道路。

  “当然,我们距离全面小康还有一定距离,脱贫攻坚还存在很多困难。”李金莲说。

  扎根农村,李金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有感触。她认为,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关注方方面面,比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教育文化等。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育和增强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乡村振兴需要优秀人才引领。”李金莲说,我们村积极种植中药材,但是因为农户不懂专业技术,不掌握市场动向,产业整体发展得并不太好,急需组织大家发展专业合作社,摆脱“散小弱”。

  “乡村振兴要抓好教育扶贫。”李金莲说,尤其是针对地处偏远、人口数量较少、发展落后的“直过民族”,教育的进一步普及,能给当地人带来更多的机会摆脱贫困。傈僳族属于“直过民族”之一,傈僳族大学毕业生寥寥无几,在国家公职人员的比例也很低,所以建议加大对“直过民族”人口的教育帮扶力度。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启蒙。”李金莲说,目前乡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在增加,希望更多优秀人才将先进文化带回农村,改变村民思想观念,促进乡村与外部社会沟通互动,逐渐开放进步。

[责任编辑: 张樵苏 ]
010020021530000000000000011105701122517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