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新华网 郭小天摄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杨静)1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在谈到互联网时代如何让青少年更加热爱传统文化时,许江表示,我们要引导孩子来认识他们的家园,认识我们的传统,不是简单的让他们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新华网:互联网非常普及,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他们生活的时代和我们过去不一样了,能接触互联网,又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文化相接触。在这样的冲击下,如何让他们更热爱、更好地融入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许江: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前段时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非常好,点击率很高,大家看了以后,都感叹这些孩子惊人的记忆力,尤其是他们在斗诗词时的那种记忆力,那种敏锐力,让我们一方面看到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为这些孩子们的记忆力感叹。
但是,我想让青少年融入传统文化,背歌词、背诗词是一个途径,目的是要让大家理解这些诗词,所以我当时就建议这种背诵的节目,是不是中间能够更多的考察一下这些背诵者对诗词内涵的理解?这种理解比背诵更重要,他能够把传统的东西转化成今天的语言,把传统的东西转化成今天的方式。这种转化非常重要,只有这种转化才能活过来。
在美术学院,每一个学科几乎都有它自己曾经有的传统,这种传统如何能够得到传承?比方说中国画,毛笔画在纸上是它的表象,它真正的背后是中国人的世界观。首先是中国人看山水的方式,中国人看山水的方式跟今天的照相机不一样。中国画的观看方式是不一样的,不是照相机的观看方式,他画一座山,山脚下住几天,山腰住几天,山顶去几次,整座山烂熟于心,他画这座山时把它在心里搅了又搅,和盘托出。可能不是照相机里的那座山,是他内心消化的那座山。所以中国画在今天不会被照相机代替,所以黄公望能够把一条江画出来,这是中国文化最优秀的地方。这种观看方式是中国传统最内在的东西。我们要把这个东西嚼碎了,不仅在我们的画面上,包括我们的电影摄制、拍照等等,都要把这样一种观看方式消化了放到这里。这就是中国传统传承非常细腻的方面。
新华网:那么我们如何让孩子们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许江:我觉得这就需要教育。什么叫教育?教育就是引导。我们要引导孩子来认识他的家园,认识我们的传统,不是简单的让他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
真正的教育是给孩子打下一个基础,他30岁以后会回来的,他会知道我在全世界走了一圈,人家看我是中国人,人家就要问你会书法吗?你懂中国传统吗?你能不能唱一段中国的戏剧给我听听?他就会知道,作为中国人真正能够抬起头来的是我的文化,这就是文化自信。
所以我们要极早为孩子们打下这个基础。多少年前我提出来要在中小学开设中国国学系统课程,这个系统课程,可能孩子在学的时候有一点被动,没有关系,因为我们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民族的灵魂塑造,我们知道它的重要性,我们告诉他你是要这样的。
就像孩子都一样,都要去麦当劳,但我们说你吃了麦当劳,你再吃吃其他看看,孩子可能还是依恋麦当劳,但我们还是要叫他吃中国的饭菜。等到他多少年以后,他不要吃麦当劳了,到他20多岁的时候,就知道麦当劳是什么价值,到那个时候就要找中国的饭菜来吃。文化上更是这样。但是,这个基础最好可以在从小打下去。如果从小不打,他没有中国味道的品位。等到他长大的时候,他要回返家园,他要回返他的根源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有这些传统不是僵死的东西。
我刚才讲的强化研究、活化生活、锐化创作、强化教育,最后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他的根源。什么叫根源?就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回到那个原点去,他知道中国文化是他的原点,是他的原乡。我们所有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原乡,我们都在寻找。西方的很好,有它的优势,我们要大胆地借鉴,但毕竟我们不是吃那口奶长大的。所以,我们还得在自己的原乡当中寻找。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代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人的深切体会,是生命的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