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刘品彤)14日,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蓝绍敏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蓝绍敏表示,创新驱动引领南京推进创新名城建设,而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先导,要加快建立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蓝绍敏(左)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新华网 杨濛摄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新华网:您在本届南京市政府施政过程中,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创新度。当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在谋创新、抓创新,南京也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名城建设。请问南京将如何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提升创新名城在全国全球的影响力?
蓝绍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的引领。近年来,我们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创新效率不高、创新产出不多、创新实力不强、有“高原”无“高峰”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们下决心打造创新名城,就是为了补上这块短板,加快建立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今年,我们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发的1号文件,都是聚焦创新名城建设这个主题,应该说是举全市之力在推进这项工作。当前,我们对创新名城建设的总体战略是“121”,就是建设“一个名城”,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两个中心”,即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个体系”,即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在具体目标上,主要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到 2020 年,科技与产业创新核心指标进入全国前列;第二步,就是到 2025 年,整体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前 100 位。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全力实施创新人才集聚、战略科技引领等“十项工程”。通过“创业南京”英才计划、海外人才“345”引进计划、中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计划和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等计划的实施,全力引进培育各类优秀人才。针对人才普遍关注的“安居乐业”这一问题,切实优化落户政策,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人才安居政策体系,采用租赁补贴、购房补贴以及购买共有产权房,承租人才公寓、公共租赁房等方式,解除青年大学生、科技研发人员等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
在创新名城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发展思路也进行了转变。过去我们抓创新,主要是抓应用型科技成果,抓能够看到产业化前景、看到可预期效益的项目,对基础研究则有所忽视。现在我们认识到,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先导,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早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基础研究与产业开发的间隔越来越小,转化周期也大大缩短。
因此,我们把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全力支持前沿科技研究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争取一批国家重大专项落地,努力以引领性发展赢得先机和主动,占据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同时,从创新活动的一般规律来看,新技术、新突破、新产业往往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在一定的创新生态系统中涌现的。因此,我们更加重视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将围绕创新政策设计、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文化形成、创新机制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动创新要素集聚,真正使创新成为城市的鲜明特征,成为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