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刘品彤)15日,全国人大代表、黄山市市长孔晓宏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孔晓宏提到,明代著名戏剧家、诗人汤显祖以一句诗词表达了对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的向往,近年来黄山持续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大力发展具有徽州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3月15日,全国人大代表、黄山市市长孔晓宏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新华网 李相博摄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新华网:黄山市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域。近年来,黄山市实施徽州古建筑的集群化布局、核心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升、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安全防范四大工程。黄山市如何在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的同时,实施徽州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工程,推动徽州文化创造性发展,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孔晓宏: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是儒家文化在中国民间社会最完整表现的范本,是中国传统社会后期文化最有价值的样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明代著名戏剧家、诗人汤显祖以一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表达了对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的向往。今年是我国第一个跨省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十周年,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四周年,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近年来黄山市高度重视文化资源保护,持续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大力发展具有徽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初步实现了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变,探索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突出利用,在传承中注重创新”的新路。我们围绕“三个注重”来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
第一,注重建章立制与本地特色紧密结合,不断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机构上突出高位推动,省里成立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组、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领导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领导组。制度上突出顶层设计,《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正式实施,《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 制定出台《黄山市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利用办法》等10余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同时,我们在队伍建设上突出专业引领,成立了独立建制的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了遗产保护专家库和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传承人数据库、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黄山非遗传承人学员库。
第二,注重活态传承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我们从四个层面上开展这项工作。首先是搭建平台促传承,与故宫博物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联手共建故宫博物院驻黄山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故宫学院徽州分院、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工作站,借助故宫博物院强大的科研学术资源和丰富的文创工作经验,推动徽派传统工艺传承振兴。二是注重研发促创新,通过办展办赛、开展研习、组织培训等方式,加大徽派传统工艺研发力度,丰富品种体裁、解决工艺难题、拓展应用空间,真正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三是强化利用促发展,坚持文化与旅游、科技、市场相结合,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文化竞争优势转化。四是借力活动扩影响,成功举办承办了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和“徽匠神韵”故宫特展、“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等系列活动,徽州文化对外影响力持续扩大,“梦幻黄山 礼仪徽州”的城市品牌进一步打响。
第三,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紧密结合,我们营造多层次多样化的保护体系。首先是坚持政府主导保护,从2009年起,黄山市共计投入资金90.3亿元,先后实施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对全市空间形态4类116处、单体形态12类3348个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利用,徽州文化生态的整体格局和整体风貌得以有效保护。全面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组织开展徽州文书抢救性保护,启动实施新安医学振兴工程、徽剧振兴工程,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程大位珠算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黄山市获评“中国文房四宝文化名城”。同时,我们引导社会参与保护,鼓励社会资本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投资保护利用。充分激发民间保护热情,鼓励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等民间保护组织,挖掘了桃源徽州祠祭、历溪目连戏、休宁德胜鼓等一批非遗项目,民间自发编撰的《徽剧志》《蓝田村族志》《西溪文化志》《卖花渔村志》等一批志书出版发行,以实实在在行动自觉保护传统文化、延续乡村文脉在徽州大地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