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半条被子折射军民鱼水情
2019-06-28 17:03:56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1)半条被子折射军民鱼水情

 这是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广场上的“半条被子”雕塑(6月14日摄)。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新华社长沙6月28日电 题:半条被子折射军民鱼水情

  新华社记者马云飞、袁汝婷、柳王敏

  这可能是一条最有名的被子了。

  进入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就看到沿路电线杆上悬挂的一条条写有“半条被子温暖中国”字样的红色标语。

  从这个星期起,一部以它为主题的电影在村里拍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2)半条被子折射军民鱼水情

  这是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里展出的邓颖超等老红军送给徐解秀家人的被子(6月24日摄)。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自35年前它的故事被发现以来,各个媒体前来报道,各地访客慕名探寻,当地建了专题陈列馆,出版了相关图书,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提到它。

  小小的沙洲村,仅去年便接待了近30万前来“找被子”的访客。几乎每个村民都会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3)半条被子折射军民鱼水情

 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保留着当年三名女红军与徐解秀同住的老屋与小床(6月14日摄)。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那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来到汝城,驻扎在沙洲村一带。他们跟国民党兵不一样,不扰百姓,不抢东西。

  有三位年轻的红军女兵,待在村民徐解秀家门前的坪坝上。徐解秀问她们从哪里来,其中一人说:“大嫂,不要怕,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4)半条被子折射军民鱼水情

  这是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里展出的“半条被子”故事场景(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思维 摄

  时已入冬,寒风凛冽,徐解秀招呼女红军进屋住。她烧了水让他们烫脚,又生火做饭。

  但徐解秀家里一贫如洗,仅有一张木架床,床上只铺了稻草和破棉絮,盖的是一堆烂棉絮,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没有。

  她便在床边架上一块板子用来搭脚,就这样抱着儿子,和三个女红军横着挤在了仅有1.2米宽的床上,五个人身上盖的,是三位女红军唯一的行军被。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草堆上守护她们。

  女红军与徐解秀同吃同劳动同睡一铺,还帮她带孩子、烧火煮饭,闲时给徐解秀夫妇讲革命道理。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5)半条被子折射军民鱼水情

  徐解秀的曾孙女朱淑华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半条被子”的故事(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思维 摄

  几天后,红军要上路了。她们决定把被子送给徐解秀夫妇。但他们怎么也不肯接受。最后,一个女红军用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拿了一半送给他们。

  她们答应她,等革命胜利了,会回来看她,到时候再给她带一条完整的新被子。

  红军走后,白军回来,从徐解秀家里搜出那半条被子,给烧掉了。

  后来,徐解秀经常坐在村前的滁水河边,等三位女红军回来。这一等就是50年,直到她把这个故事告诉了一位从北京来的、重走长征路的记者。她请他帮忙寻找那三位女红军。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6)半条被子折射军民鱼水情

 徐解秀的儿子朱中雄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的老屋内留影(6月14日摄)。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记者写了一篇《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

  看到报道后,走过长征路的邓颖超在全国发起寻找三位女红军的活动,并联合15位老红军,委托那位记者于1991年春节前给徐解秀家人送去一条被子。

  不幸的是,老人在被子送到之前已经去世了。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7)半条被子折射军民鱼水情

 这是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一角(6月14日摄)。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半条被子”的故事。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学生签名的一条被子送到了徐解秀家人手中。

  在沙洲村陈列馆的墙上,写有一段话:“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8)半条被子折射军民鱼水情

 这是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一角(6月14日无人机摄)。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徐解秀的后人与被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81岁的儿子朱中雄,每天都会来到那栋有着近300年历史的祖居老屋,清扫灰尘,收拾垃圾,还时常抬出木梯,爬上阁楼,向那些来到母亲故居、好奇地询问“半条被子在哪里”的访客展示徐解秀当年藏被子的暗格。

  51岁的孙子朱小红,小时候常听奶奶说起这个故事,也常见她去村头小木桥张望。2017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带领下,他兴办“红色旅游”,建起了沙洲村第一家集吃饭住宿为一体的土菜馆,月收入5000元。

  31岁的曾孙女朱淑华,原本是名幼儿园教师,村里建起“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后,她便应聘成了一名讲解员,为一批批访客讲述曾祖母和三位女红军的故事,讲到动情处就会哽咽。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萌萌
半条被子折射军民鱼水情-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468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