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国网事·感动2019”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群像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陈地
总有一些人,勾起你心中温暖的回忆;总有一些事,不禁让你泪流满面。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岗位,大多时候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但他们有着相似的精神,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催人奋进。21日,“中国网事·感动2019”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坚守,是最初的承诺
你划过许多回桨,却总是围绕着这片湖水;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四年,绚烂了几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双鬓。广西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洞村地处石山库区,当地的山区孩子到村里的教学点上学,如果不走水路,就只能翻山越岭。村庄与教学点之间是陡峭的石山,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湖水。作为教学点唯一的教师,石兰松用船接送学生上下学,34年来撑坏了8艘木船。这艘属于石松兰的“希望之舟”,见证了一拨又一拨山里娃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过程。
沙漠边缘夏天温度往往超过40℃,冬天则低于-20℃,极热极干极寒是护林员必须承受的考验。在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46岁的护林员艾力·尼亚孜和175名同事几十年默默守护在这里。无论风沙多少次掩埋了他们巡护的脚印,无论烈日多少次暴晒他们的皮肤,无论护林站小小的屋子里有多少个孤寂的漫漫长夜,艾力·尼亚孜和他的护林员伙伴不会忘记,守护绿色是他们的初心,保护胡杨林是他们的使命。沙漠终将知道,比沙更顽强的,是人。
“如果不艰苦,哪还需要来援藏?高原之上,缺氧不能缺精神。”汤恒跃夫妇说,他们既然来到藏区,就要把全部的爱给予藏区的孩子。2014年,汤恒跃成为江苏省首批援藏教师,远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任教。援教一年期满,一个个挽留的目光,让他决定在西藏继续留任。一个月后,同为教师的妻子吴玲,也追随丈夫来到西藏支教。“作为援藏教师,应时刻铭记着自己肩上的使命,像一盏灯,照亮别人,点燃希望。”
勇敢,是对黑暗的咆哮
从大凉山到“金三角”,从羊肠小道到深山密林,他的名字让毒贩闻风丧胆——曾带队深入“金三角”腹地,跨境抓捕大毒枭,上演真实版“湄公河行动”;曾纵身跳下20米高悬崖,抓捕嫌疑人;曾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深夜突袭……周脉军,凉山禁毒战线的“刀锋战士”。从事禁毒工作6年来,周脉军破获130多起案件。缉毒的路上,危险重重,6年来,他送走了5名因公殉职的战友。但他却说,他们没走完的路,自己还要更坚定地走下去,如果有一天真的回不来,也无怨无悔。
偶遇蒙面歹徒绑架时你会做什么?敬皓是平凡的,更是机智的、勇敢的。上班途中,路遇两名蒙面男子将路边一名小女孩绑架上车,敬皓沉着冷静,开车紧咬绑匪18公里,一边开车追逐一边打电话报警,最终警方根据敬皓提供的视频线索,成功解救被绑架的9岁小女孩。
每次手术之前,冯秀岭的准备工作总是比他大多数的同行要复杂一些,因为他的手术对象很特殊——艾滋病患者。为这些患者进行手术,相当于不断地与携有艾滋病毒的血液擦肩而过。作为河南首位为艾滋病患者做手术的外科医生,这种擦肩而过,冯秀岭经历了整整17年,期间经历过四次职业暴露,所幸最终都化险为夷。时至今日,冯秀岭为艾滋病患者进行的手术已有3000多例。
奉献,是生命的延续
在秦皇岛,有这么一群人——“生命永恒”秦皇岛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群体。 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教师、学生、农民等;有青年人,也有年逾古稀的老夫妻……志愿者们互不相识,却有共同的愿望——死后将自己的身躯留给有需要的人,或是给别人带来光明,或是助其延续生命。他们说:“器官捐给有需要的人,可以救活更多人,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替我活着。”
爱心是如何传递的?张海林、朱丹丹夫妇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面对曾17年坚持每周为老人孩子和困难职工免费理发、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30多项荣誉的吴元渺同志罹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夫妇俩暂时放弃了工作,为他洗衣、煎药。为了吴元渺康复,并不富裕的小夫妻特地买了一套二手房,安装康复设施,并把采光最好的主卧给了吴元渺……
他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右旗人民医院退休医生。自1981年迈入医学大门以来,录制了《学习健康生活方式、治未病、自我调节康复方法》课程,出版了《健康新世界》等书籍,均免费发放给边远地区的牧民们,至今义务为老百姓讲授健康生活方式公益讲座164场次,很多听过课的牧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意识大大提高。他是“百姓的健康使者”——孟克。
“山东哥哥”,多么温暖的名字,多么温暖的人。多年来积攒的一张张汇款单、转账单、快递单,被细心的隋刚整理在一起,这些写有或多或少数额的单据,是一名普通人关爱贵州山区贫困学生的见证。18年来,隋刚以“山东哥哥”名义资助的孩子们陆续完成了学业,走出了大山。如今的“山东哥哥”早已成为一个爱心符号,因为对于献爱心而言,不需要区分地域和身份。
勇者无畏,大爱无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