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总书记嘱托一年间:接续奋斗,上海走好全国发展大棋局的“先手棋”
践行总书记嘱托一年间:接续奋斗,上海走好全国发展大棋局的“先手棋”
2019-11-01 19:11:28 来源: 文汇报 提示:全文字,阅读需要分钟
关注学习进行时
微博
Qzone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再次赋予上海新的历史使命

  一年间,亲耳听见嘱托的人们将激情化作这座城市不断奋斗的动力

  接续奋斗,上海走好全国发展大棋局的“先手棋” 

  2018年11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这是习近平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视察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了解城市楼宇党建工作情况。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的上海,风华正茂。她,始终以一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姿态挑着肩头重担,一路砥砺前行,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屡嘱托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这座城市激荡起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人们深知,对于上海这座城市,习近平总书记是饱含深情的:“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他对这座城市始终寄予厚望——上海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18年11月6日至7日,在上海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和相关活动后,习近平总书记登中国第一高楼、看“两新”党建、访城市治理、察科技创新……又一次对上海方方面面工作提出了殷殷嘱托,寄望上海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这殷殷嘱托,饱含着总书记对这座城市和干部群众的深情牵挂,更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和指引。“总书记来了!”回想起那一天的场景,很多身处现场的人们至今依旧能感受到暖流涌动、振奋人心。“总书记,希望您常回来看看!”——践行嘱托一年间,上海干部群众将当初的那股激情化作持续奋斗的动力,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前行,让这座城市攒足了攻坚克难、奋勇登攀的强大劲头。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豪情奔涌在黄浦江两岸,干事创业争一流的激情流淌在东海之滨——而这一年,还仅仅是一个开端。上海,正按照总书记指出的方向接续奋斗——发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立足上海实际,借鉴世界大城市发展经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走好全国发展大棋局中的“先手棋”。

  发展有活力

  站上中国第一高楼全景感受上海竞争力

  总书记的嘱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就是一个生动例证。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的龙头,要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发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立足上海实际,借鉴世界大城市发展经验,着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深切的回忆

  位于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建筑总高度632米,是已建成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是上海的一座标志性建筑。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十分重视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多次到陆家嘴地区实地调研,亲自研究陆家嘴地区规划,亲自审定上海中心大厦设计方案,推动相关工作,要求把上海中心大厦建设成为绿色、智慧、人文的国际一流精品工程。

  2018年11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中心大厦119层观光厅,俯瞰上海城市风貌。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杨浦大桥、世博园区……一处处经典建筑铺展成一幅壮美长卷。大厅内,一幅幅照片今昔对比,生动展示上海百年沧桑巨变。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观看,同大家交流,回顾上海城市发展历程。

  【一年间】

  这一年,上海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质量、效益持续向好。2018年末,上海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3.50万元,首次突破2万美元大关。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已完成25361.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72.2%;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8%;工业投资增长16.3%,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制造业投资在多领域大项目带动下比去年同期增长25.4%,六个重点工业行业投资增长32.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7753.60亿元。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29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13.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无店铺零售额完成1731.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其中网上商店零售额完成1361.45亿元,增长21.8%。

  奋斗者说

  上海中心大厦这座“中国第一高楼”为阅读上海赋予了全景视角。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平说,总书记的嘱托让大家备受鼓舞,更有信心地投入到超高层楼宇的运营探索实践中。一年间,上海中心大厦向着绿色、智慧、人文的“垂直城市”目标而努力,以人为本,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目前,上海中心正加紧推进绿色运营认证。上海中心大厦自投入运营以来,努力对标国际一流运营标准,以最高、最好的标准自我要求。“今年,朵云书店在上海中心大厦开张,让这座中国第一高楼的文化更丰满、更有深度。”在这个被称为“离天空最近的书店”内,温润的弧线构建起山水意象,书架上摆放着精选书籍,“上海之巅”读书会活动丰富多彩——开张不足3个月,已成为爱书之人共筑、共享、共有、共读的“云中家园”。

  在创造有形物理高度的同时,上海中心大厦也意在构筑运营管理的“智慧高度”。顾建平说,目前上海中心大厦已实现5G在119层观光厅的覆盖,正初探“新一代智慧楼宇”,为所有来访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丰富的活动。

  党建有“高度”

  陆家嘴金融城里常有人来询问“如何建立党组织”

  总书记的嘱托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基层党建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拓宽基层党建的领域,做到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让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组织找到家。希望上海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上继续探索、走在前头。

  深切的回忆

  上海中心大厦22层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建立的楼宇党建阵地。去年11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详细了解党建服务中心开展党建工作等情况。当时,在党建服务中心的空中花园研讨交流区,三家企业的党支部正在联合开展“我与金融城共成长”主题党日活动,习近平来到他们中间,同他们亲切交谈。习近平充分肯定上海从陆家嘴金融城产业集聚、企业汇聚、人才广聚的实际出发,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和模式,为楼宇内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供学习指导、管理服务、活动平台的做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随着经济成分和就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就业的党员越来越多,要做好其中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发挥作用。

  【一年间】

  当下,上海已形成由1个市党建服务中心、16个区级党建服务中心、214个街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和1万余党建服务站点构成的党建服务体系。作为上海基层党建一张闪亮名片的楼宇党建,得到快速发展和提升。一年来,上海楼宇党建正升级为3.0版——以楼宇内基层党组织为主体建立联合党委,使之成为介于楼宇内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党委之间的一级党组织,统一领导楼宇内非公企业组织党建工作。如今的上海,“税收高地”成为“党建高地”屡见不鲜;党建,成为了很多楼宇的“红色生产力”。

  奋斗者说

  走进位于上海中心大厦22层的党建服务中心,迎面的一个互动屏幕上显示:您是第271524位访问者。这个数字,每天以超过三位数的速度不停翻滚进位。党建服务中心内的会议室,挂着鲜红的党旗,布设有入党誓词、宣誓仪式流程展示等等,一切就是总书记视察时的“原版场景”——这个会议室如今要提前一个月才能预约到,楼宇内很多党支部选择来此开会、过组织生活,到总书记看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体验一下,让大家倍感自豪。

  “热火朝天!”陆家玮,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招商片区党群工作站主任,这样形容一年来的党建工作。去年总书记来这里考察时,正是这位90后党群工作者在现场介绍情况。

  他口中的“热火朝天”,代表着荣耀感和感召力。比如,楼宇里包括民营、外资在内的各个企业都更加重视党建工作,几乎每个月都有人主动前来询问“如何在单位建立党组织”;那些原本组织关系散落在各地的党员们,纷纷主动将组织关系转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还有不少青年萌生了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写入党申请书的人数不断增加——数据显示,目前综合党委已有党员9600多名,去年以来新增党支部十多个。

  说话间,陆家玮手机上的一个数据系统以分钟为单位更新着——这是一套新研发的在线党员积分管理系统,可以从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党费缴纳、思想汇报、先锋作用、遵章守纪、公益服务等七个方面对每一名党员进行动态管理和考评,积分领先者可以兑换一系列活动优惠,未达标者则要“回炉”党校培训。

  总书记的那句“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让这位年轻党务工作者铭记在心。他说,大家都在反复思考如何通过精准服务将党的温暖传递到党员心中,让每个党员牢记初心、肩负使命。

  一年来,综合党委坚持区域化大党建理念,构建起“1个党群服务中心—10个片区分中心—30个党群工作站”三级组织阵地体系,整合优质资源,探索建立政府职能部门、各类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员工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事务和社会服务体系,做细做实精准服务,比如解决目前金融城白领最关心的“最后一公里”交通、用餐、就医、假期少儿托管、大龄白领婚恋等问题。

  “每一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综合党委还号召党员们通过公益活动亮身份、显作为,协同浦东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在世纪大道沿线设立“陆家嘴金融城党员先锋岗”,组织党员担任交通引导志愿者,带动更多党员群众走出楼宇,参与社会治理。

  “在竖起来的社区做党建,一样需要高度。”陆家玮说,综合党委正筹办长三角城市基层党建论坛,以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探索以党建联建引领跨省联动发展的“毗邻党建”模式。

  生活有质量

  白领的热门课程也送到了老人“家门口”

  总书记的嘱托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

  深切的回忆

  虹口区人口密度大。为满足居民社区生活各方面需求,虹口区设置了35个市民驿站,努力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去年11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逐一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托老所内,几位老年居民正在制作手工艺品,总书记亲切地向他们问好,老人们激动地握着总书记的手,向总书记讲述自己的幸福晚年。

  【一年间】

  这一年,把市民驿站当作“家”的老人越来越多,综合为老服务也越来越便利。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的实践正是上海为老服务探索的一个缩影。截至2018年底,上海平均期望寿命已达83.63岁,位居世界前列。面对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上海的为老服务不断做实做细——预计到2022年,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要在街镇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数量“翻番”,不少于400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达到1600家,其中社区长者食堂不少于400个。

  奋斗者说

  站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托老所门口,还未入内,就听到一阵阵爽朗笑声——20余位老人兴致盎然地上着插花课,而这是托老所新增的课程之一。

  托老所负责人陈燕被总书记一番温暖的话深深鼓舞,感受到了身上肩负的责任:“养老服务的质量高低关系着广大老年人的幸福感”。于是,在传统的绘画、手工课之外,她开始将很多在白领中走俏的课程引入托老所,包括插花、国画、烘焙等,让老年人借助这些更高质量的学习课程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打发时间”。

  刚过完80岁生日的喻昌珠老人每天都会与老伴手牵手从家中步行至托老所。她对在这儿吃饭有种执念,总希望大家围成一圈,热热闹闹。当被问及托老所里最吸引她的是什么,喻老眼神发亮:“这里的活动可多了。”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就在这个月,位于市民驿站内的天宝养老院内设医疗点将正式启用,日托所内的20余位老人将受益。陈燕告诉记者,市民驿站内的养老服务资源已实现全面打通,老人们可以在托老所内享受天宝养老院内设医疗点医生的诊疗服务,并直接配药。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相继推出公交管理、渣土车运行、防台防汛等多个专项管理项目,“城市大脑”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刘思弘摄

  社区抓凝聚

  这个“新时尚”让居民们在参与中共享美好生活

  总书记的嘱托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

  加强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居民自治功能,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

  深切的回忆

  2018年11月6日上午,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来自居委会、企业的几位年轻人正在交流社区推广垃圾分类的做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感兴趣,仔细询问有关情况。一位年轻人介绍说公益活动已经成为新时尚。总书记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临别时,闻讯赶来的居民簇拥在总书记身边,争相同总书记握手。

  【一年间】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来自市绿化市容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市共抽查3724个居住区和443个单位,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快速提高,已由去年底的15%提升至80%,部分居住区的居民习惯养成良好,已不需志愿者值守,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总体为87%。截至目前,投放点基本改造完成、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形成、两网融合“点站场”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以虹口区嘉兴路街道为例,今年9月入围2019年上海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目前已实现日均湿垃圾分拣量接近120户/桶,垃圾分类取得实效性显著提升。

  奋斗者说

  今年是王静华来到嘉兴路街道的第十个年头。扎根社区多年,她已慢慢学会协调好物业、业委会和居民之间的多元利益诉求。但最初接到垃圾分类这一任务时,有着多年社区经验的她还是免不了担心:这事能做成吗?会不会要花上几年时间?

  总书记说,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这让王静华所在的虹叶居民区党总支心里有了底,更有了谱。他们牢记嘱托,用心用情感动社区居民,也将垃圾分类这项新时尚推向新高潮。

  让王静华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夏天,即便是在暴雨中,居民们依旧能坚持把垃圾清清楚楚分好类。盛夏的上海,台风扫过,带来了大风大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居民们一边用肩膀夹着伞,一边将干垃圾倒好,再将湿垃圾破袋后分类倒入对应垃圾箱。“这么多步骤,没想到居民们在暴雨中也坚持完成了。”王静华很是感动。

  为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王静华还在宇泰景苑小区里设立了“堆肥花园”“一米菜园”。一年来,这里成为了热门场所,湿垃圾发酵后产生的肥料常常供不应求。最近,虹叶居民区正在与上海市农科院开展合作项目,希望引入蚯蚓堆肥法,新增的肥料既可以满足居民们的种植需求,也可以浇灌在郊野田头。

  王静华感慨地说,起初觉得社区工作千难万难,然而一旦下定决心开始做了,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管理求精细

  “城市大脑”运行更智慧管理更高效

  总书记的嘱托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上海要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深切的回忆

  2018年11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通过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总书记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一年间】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运行系统不断优化升级。4万个物联感知设备、亿万字节大数据实时掌控,智能模块的迭代升级让“城市大脑”变得更敏捷、更聪慧。通过实现数据广归集,城运中心共接入109个单位341个系统、归集使用数据11.8PB。

  放眼全市,上海正紧扣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目标方向,在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上下更大功夫,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系统,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的新路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奋斗者说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内,一块近90平方米的巨型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实有人口、生活垃圾处置、景区客流等各类城市“体征”数据。方方面面的信息数据汇集于此,辖区内一旦出现异常信息,也会第一时间传递到这个“城市大脑”。

  “总书记就是在这块屏幕前听取城运中心工作汇报的。”回忆起去年的场景,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王礌记忆犹新,“聆听总书记讲话,我们深深感受到他对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视和期许。”

  目前,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已与区应急管理局实现了高度整合。公安、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建设交通、规划资源、卫生健康等城市管理一线部门派驻干部组成“联席指挥室”,协同解决城市管理的各类难点。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支撑下,城运中心已在城市环境、城市运维等六大领域研发出50余个智能化应用场景。公共区域车辆乱停放、工地内工人不戴安全帽……这类问题都能被系统智能识别出来,并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落实整改。

  “遵循总书记的要求,‘联合、即时、协同、智能’是浦东城运中心努力的方向。这一年来,我们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努力让‘城市大脑’的运行更智慧、管理更高效。”王礌介绍,“城市大脑”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数据实时更新、算法不断优化。以“专项化管理”模块为例,呼应社会治理中的难点痛点,模块中已经优化、增加了公交管理、防台防汛、渣土车运行等多个专项管理项目,最近又新增了“进博会市容环境保障”模块。

  “头脑”更活跃,“触角”也更敏锐。目前,浦东36个街镇都建有城运分中心,构建起了三级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各分中心与“城市大脑”实时对接,管理数据实时共享,后台无缝切换。各街镇城运中心还结合各自实际开发个性化的热点模块,以满足百姓需求,村居的一线管理也由此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目标更坚定

  “最好的港口”正成为智慧和效率的典范

  总书记的嘱托

  ■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洋山港建成和运营,为上海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更好条件。要有勇创世界一流的志气和勇气,要做就做最好的,努力创造更多世界第一。

  深切的回忆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洋山港建设和发展。2018年11月6日下午,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总书记视频连线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听取码头建设和运营情况介绍。总书记希望上海把洋山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加强软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港口运营管理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在我国全面扩大开放、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年间】

  2018年12月25日,洋山四期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始运营,成为上港集团建设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效率港口的典范。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提出,新片区将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在新片区内设立物理围网区域,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实施综合保税区政策的基础上,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对境外抵离物理围网区域的货物,探索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体现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监管模式,提高口岸监管服务效率,增强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功能。

  奋斗者说

  巨大的集装箱被轻轻抓起又放下,无人驾驶的电动车辆来回运送;远程控制室里工作人员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实现对码头装卸作业的操控——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呈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

  上港集团副总裁张欣自豪地告诉记者。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2018年试生产期间,16台桥吊、88台轨道吊、80台自动导引车投产使用,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万标准箱。而今年,预计将突破300万标准箱,实现自动化码头实际生产能力的百万级提升。

  自动化码头的能力释放,有利于提升整个洋山港区的吞吐能力。前三季度,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85.6万标箱,同比增长4.8%,全年预计将突破4300万标准箱,有望连续十年保持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的殊荣。

  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概念还在延伸。

  上港集团、上汽集团、中国移动合力打造的上海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将于今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在深水港物流园、东海大桥、洋山码头范围内,实现集装箱智能转运。这将是国际上首次实现“5G+自动驾驶重卡”商业化落地。

  港口作业的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升。去年,上港集团全面实施设备交接单电子化,物流车队的运作效率大大提升,并有效避免了因拿单、车辆绕行所导致的交通拥堵,降低了社会综合成本。

  展望未来,伴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自贸区新片区的建设,上海港将实现开放贸易政策、先进港口技术、高效运营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有机结合,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

  使命担肩上

  踢好“临门一脚”的奋斗故事比比皆是

  总书记的嘱托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

  深切的回忆

  2018年11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张江科学城展示厅考察,了解上海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张江科学城作为上海科创中心核心区和国家级科技高地,集聚了一批大科学设施、科学平台和一流创新型院所。在展示厅,习近平总书记听取科学城发展历程及规划建设情况介绍,参观了大科学设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展区。习近平同在场的科技工作者亲切交谈。

  总书记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尊重创新人才,释放创新活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集聚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研究型大学,加快建立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一年间】

  张江通过推进两轮“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由“园”到“城”建设。首轮“五个一批”73个项目已于2018年底全部开工,目前累计完工40个。新一轮16个项目已开工,其中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阿里巴巴上海研发中心等8个项目已完工并投入运营,ABB机器人定制厂房等8个项目正在建设中。目前,张江科学城汇聚企业2.2万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5家,高新技术企业1002家。

  奋斗者说

  “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科研工作者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动力也更足。”回忆起一年前现场汇报航空航天展区情况的场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依然倍感振奋。他说,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如何出原创成果、出引领技术、解决“卡脖子”与“临门一脚”问题,既是初心也是使命。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张江科学城里集聚着“最强光”“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新成果。一年间,中科院上海分院勇攀“蓝天梦”高峰:今年8月,我国首颗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成功发射,并圆满完成第一阶段在轨测试任务。承担“太极一号”卫星研制任务的正是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这支平均年龄31岁的“铸星突击队”仅用一年就完成了这一挑战。

  这样的“奋斗故事”在张江这块科创热土上比比皆是,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为目标,张江正加快集聚更多创新资源,推动更多自主创新成果涌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强化张江科技创新的“磁场效应”。(首席记者 顾一琼 记者 邵珍 张晓鸣 周渊 史博臻 王嘉旖)

【纠错】 责任编辑: 张芳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73112518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