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做客新华网,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新华网 李相博摄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高畅) 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做客新华网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
主持人:当前,国内、国外环境错综复杂,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尤为关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举措,是在去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刘尚希:积极财政政策是加力提效,减税降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主要是形势发生了变化。今年的形势更为严峻、更为复杂,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大变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也在强化,面对的风险挑战越来越多。在这种非常严峻复杂的形势下,积极财政政策就要加大力度。
加力提效体现在减税降费的力度要加大,这次力度超乎大家的预期,普遍反映没想到。增值税基本税率下降3个点,原来以为降1到2个点,从16%降到13%,这个力度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所以,减税加上降费,加在一起,预期减轻负担达到2万亿。
主持人:怎样把政策落实下来,把经济活力提上来?
刘尚希:政策制定以后关键是怎么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复杂程序,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比如,减税不是简单的调税率。增值税是三档税率,增值税的上缴是销项和进项的差额,各个行业之间相互关联。
基本税率从16%降到13%,主要是针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服务业适用的是6%的税率。这样一来,对服务业有什么影响呢?可能很多人没考虑这个问题。它的影响是,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它的税收就会上升。
比如,服务业原来购买的货物能够抵扣16%,现在只能抵扣13%。少了3个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要多交3个点的税。在这个情况下,税负就会上升。要实现主要行业税负大幅度下降,保证所有行业的税负只降不增,相关的抵扣政策,尤其是服务业,就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加大抵扣的力度,才能使服务业在现有税率不变、在制造业等行业税率调整的情况下,税负不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