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曹立波详解刘姥姥进大观园:提供了陌生化的叙事视角
2020-04-16 16:15:3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刘姥姥三进贾府是《红楼梦》里很重要的情节,尤其二进贾府时涉及到很多人物。近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朝内166文学讲座”上,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曹立波以“小人物的大视野”为题,详解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过程。

  “老亲家”与“贫婆子”,贾母宝玉“惜老怜贫”

  在曹立波眼中,刘姥姥是一个交际和沟通能力比较强的人,尤其和老人的来往,像和贾母的来往,贾母称刘姥姥为“老亲家”,她就说一些贾母非常喜欢听的话,不仅贾母喜欢听,宝玉也喜欢听,所以她信口开河地编出了抽柴草姑娘的故事,引得贾宝玉一直挂在心上。

  刘姥姥一出场就表现出她与一般农村老太太的不同之处,她女儿家中艰难,女婿只是唉声叹气的,刘姥姥就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她要到贾府去碰一碰。她说“如果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了,便是没有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了。”

  所以曹立波认为,刘姥姥挑战自我的能力,这种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她并不保守。“只要贾府发一点好心,拔一根汗毛,比咱们的腰还壮。”这样的话也经常被人们转述、传颂。所以她抱着试一试的信心,于是带着板儿走进了荣国府。

  刘姥姥初进贾府的时候充斥着很多错觉,她提供了一个陌生化的叙事视角。她错把珠光宝气的平儿想成王熙凤,还有对自鸣钟、西洋穿衣镜方面的一些错觉,通过刘姥姥视角透露的信息很关键,它提醒我们,在《红楼梦》的写作时间里,工业化的物品已经走近贾府。

  周瑞家向刘姥姥介绍王熙凤,实际上也让我们近距离地了解贾府这位女管家。刘姥姥投奔贾府来,也是考虑到有一门亲戚是跟王夫人家有关,因为他们祖上跟王夫人祖上联姻,所以攀了亲。贾母也是因为这个,所以称刘姥姥为“老亲家”。

  贾府人在刘姥姥面前称赞凤姐这样一位少奶奶,说“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只是对下人未免太严了”。

  刘姥姥因年关难过,来打秋风,也不知道此行能否有收获,能够拜见到王熙凤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棋。因为周瑞家的帮衬,她得以见到王熙凤,得到了二十两银子。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荣国府的经济帐》专门算过具体的数字,这二十两银子,足够一个庄稼人一家五口当时生活一年。

  《红楼梦》里也写了诸多的忘恩负义,但同时也写了刘姥姥的知恩图报。她在秋收的时候,将“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也就是把最新鲜的瓜果、蔬菜,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感谢贾家的关照。

  刘姥姥说,“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样怜贫惜老照看我。”贾府里的人,尤其是贾母,的确是惜老怜贫,从“老亲家”,可以看出贾母对刘姥姥的尊敬。把成窑杯送给这个“贫婆子”,也可以看出贾宝玉的怜贫。祖孙二人对刘姥姥的态度上,“怜贫惜老”这一句概括得很好。

红楼十二钗评传

曹立波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红楼梦》人物特点在于他们是“圆形”的

  曹立波谈到《红楼梦》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情节,跟鸳鸯有关。鸳鸯想制造一点笑料,她想到那些男人们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也找些清客相公来取乐,如今她们终于也找到了一个。想给刘姥姥有这样一个称呼,在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想让刘姥姥扮演什么角色呢?这其实存在版本差异,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庚辰本为底本的书,写的是“女蔑片”。程乙本写的则是“女清客”。无论是蔑片还是轻客,这里写的都是供人凑趣取笑的角色。

  对于蔑片和清客,无论是鸳鸯也好,还是王熙凤也好,要给她精心地打扮了一番。这个精心打扮还跟谁有关系呢?跟李纨有关系。《红楼梦》里写的这些人物,像杯子这种圆形物体,它的正面、反面没有界限,不同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

  《红楼梦》里的人物特点就在于他是圆形的,无法区分他的优缺点,有的时候优点之所在也是缺点之所在,凤姐、宝钗、黛玉等等,这些精心打磨的人物都是这样的。但是有些人物似乎没有精心打磨,比如说李纨,她的身上似乎只有优点,还没有来得及写缺点,或者是作者不太愿意给她写缺点。

  曹立波详细分析了李纨这个人物,首先她有特殊的身份,她在大观园也分得一套不错的馆舍,就是稻香村。李纨虽然清心寡欲,但是一个非常爱花儿的女子,无论是遥遥的看到栊翠庵的梅花也好,还是在刘姥姥来的秋天,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时节,她采撷了各色的菊花拿来给贾母戴。贾母就选了一个大红的戴在自己头上。大家可以想见银发红花,很和谐的美。

  可是剩下这些五颜六色的“各色的折枝菊花”,王熙凤和鸳鸯等人就给刘姥姥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刘姥姥也很得意,善意的人提醒她,给老太太打扮得像个老妖精。但是刘姥姥自己非常识趣,她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在这里可以看到,其实刘姥姥的一生,虽然很贫苦,但是她的内心似乎比李纨要丰富得多,李纨似乎只有摘花赏花儿的份,但是这个花儿跟自己却没有缘分。

  曹立波总结道,从这个角度来讲,刘姥姥的存在,她的一言一行,似乎也与李纨这样的形容槁木一样的生活形成反衬,李纨的青春,年纪尚轻的寡居女子与刘姥姥的人生,也形成了一种对比。

  “母蝗虫”与黛玉宝钗的雅谑余音

  虽然贾母宝玉怜贫惜老,待刘姥姥不错,但《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在林黛玉那里,她却称刘姥姥为母蝗虫。关于这件事,针对林黛玉曾经有不少微词,大家说她对刘姥姥没有感情,这是很久以前的评价,对黛玉还是有些刻薄的。

  曹立波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红楼梦》的擅长之处往往是一笔写出不同的色彩来,就像《戚蓼生序言》当中讲的“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比如宝黛钗三人的婚姻爱情悲剧,通过黛玉的爱情、宝钗的婚姻跟贾宝玉的关系,一笔写出了两种悲剧,就是婚和恋的悲剧。

  很多事情既有时人的声音,也有作者的声音,比如对贾宝玉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还有“古砚微凹聚墨多”这句话,在香菱学诗的时候,香菱夸这句,林黛玉就说你断断不能这样,入了这个俗套就不好了。但是到了史湘云和黛玉凹晶馆咏月的时候湘云赞赏“凹”字。可见“古砚微凹聚墨多”,同样陆游的一句话,《红楼梦》站在不同人的角度也有不同的评价。

  对于刘姥姥,大观园满园的人,肯定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她的,当然林黛玉的戏谑,小说却以夸赞林黛玉的伶牙俐齿来切入,潇湘子雅谑补余音,把“戏谑”说成“雅谑”。但是我们看黛玉的这句“母蝗虫”,却得到了宝钗的赞扬。

  曹立波认为,刘姥姥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在小说中起到纲领性的作用,尤其在叙事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头绪和纲领,曹雪芹明确安排了这个人物。就是让她在结构上起作用,让她跟小说众多的主要人物存在交集。比如林黛玉没有近距离地接触刘姥姥,但那句“母蝗虫”在小说中的分量还是很重的。薛宝钗对于林黛玉的评价,也能感受到她对刘姥姥的关注。王熙凤更不用说了,包括妙玉都间接地与刘姥姥有联系。这个小人物在小说中可以说举足轻重。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志艳
曹立波详解刘姥姥进大观园:提供了陌生化的叙事视角-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59121056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