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一双巧手,一捆苇眉子,编织着白洋淀人的记忆
2021-06-15 11:10:1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

    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

     大家好,欢迎收听系列广播剧《白洋淀故事》第184期。白洋淀的传说和故事非常多,今天就来说说白洋淀织苇席。

    过去,白洋淀地区的群众生计一靠渔业、二靠苇产,所以当地苇编业兴旺发达,织席打箔也是妇女的主业。苇编承载了白洋淀人的记忆,就像《荷花淀》里描写的一样,“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堆在墙边的苇杆。

    苇席在白洋淀可谓历史久远。1981年,考古人员就在容城上坡遗址内发现了苇席的痕迹,这说明早在三千年前白洋淀地区就产苇席了。

    白洋淀的苇编业曾经很是兴旺。

    编织苇席前有一道工序——选苇,就是把苇眉子按照长短进行分类。人们把这个分类的过程叫作投苇。把一捆苇眉子解开,只留下根部的捆扎,抓住最长的苇眉子抽出一部分,然后一个人踩住苇眉子的根部,另一个人可以顺利地把长苇眉子选好抽出来,这叫大苇,然后依次选第二长度的,称为二苇,第三长度的称为三苇或短苇。每次选好抽出,都需要有人踩住苇眉子的根部。

    编织苇席是白洋淀妇女曾经的主业。

    苇子选好,这下来就是轧苇、编织,最后修整。一张苇席可以同时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编织。苇席品种繁多,形态各异、用途不一,人们根据用途将苇席分为炕席、囤席、包装席、装饰席等类别。现如今,用苇席的少了,当地人也不再以打苇席为生。这编织苇席的技艺仍旧留在当地人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赵碧清
一双巧手,一捆苇眉子,编织着白洋淀人的记忆-新华网

01002005055000000000000001116012121120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