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中国企业家在南非开厂,如何接地气
2017-10-15 07:51:41 来源: 解放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到非洲拓展市场成为许多中国工业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和新盈利点的重要手段。南非通常作为中国企业的首站,聚集了不少中国制造业和工业企业,他们在经营过程中的喜和忧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对非合作的前路。

  扎根本地就必须讲规则

  中材建设南非分公司总经理刘登强已经是二闯南非了。自2006年起,中材建设开始进军南非市场,刘登强他们完成了一条2000吨水泥生产线后一度没有活干,再回到南非已经是2015年的事了。

  “再回来明显感到南非的基建需求十分强劲,中心商务区塔吊林立,一幢幢全新的商用写字楼拔地而起”,从事水泥行业的刘登强对市场极为敏感,他说他们在南非的水泥工程建设项目一直盈利,最重要就是成本、技术和设备三大优势。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到非洲做生意只讲“丛林法则”而不讲商业规则,可是刘登强他们却亲身体会到,只有尊重规则,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其实,2005年中材建设就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承诺在尊重人权、劳动权、环保和反腐败等方面的十条规定。

  为了扭转高达近30%失业率的局面,南非政府对外资使用本地劳工有严格法律规定。刘登强说,尽管他们一直是按照一个中国工人带一至两个本地人来配比,但仍然被西方记者找过茬,“有一年春节刚过,中国工人都在加班,但非洲劳工去过自己的节日。正好一名白人记者来工厂采访,他走了一圈后发现许多中国面孔,马上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批评我们,其实他并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刘登强说,中国企业落子非洲,就要扎根本地尊重规则,不断培训和传授技能,最终实现技术转移。

  在尊重规则之余,在非洲开拓市场的中国老总,大多保持着敏锐的触角,刘登强也不例外。虽然人在南非,但他时刻关心南部非洲共同体其他成员国的水泥生产需求,“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都处于严重产能不饱和状态,我们专门为这些国家设计了移动式粉磨站,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相比投资一条水泥生产线,粉磨站可以节约近一半成本。”

  甚至在横跨非洲大陆的飞机上,刘登强都没有闲着,每次即将降落时,他都能俯瞰到散落在城市边缘大片的铁皮屋,“我们现在还计划生产彩钢板,保温散热好,在尼日利亚供不应求,也提高了非洲民众的生活质量。”他说,未来还会规划玻璃、建材物流工业园,并计划建设辐射周边的建材物流中心。

  中国资金,非洲制造,欧美市场

  南非统一鞋业有限公司、南非祖鲁中国促进会顾问蔡云景清楚地记得,他是1999年12月31日来到南非的。如今,这位当时为投奔父母而来的小伙子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南非“拖鞋大王”。他在德班有七个生产车间,每年产量1600万双,“每三个南非人,就有一个人穿着我生产的拖鞋。”

  “为什么在历次骚乱中,你的工厂毫发无伤?”我问他,蔡云景哈哈一笑,手指向连排厂房,“我的工厂其实被包围在非洲劳工的居民区中,我只不过用了中国人传统的邻里守望的办法,把周围的非洲邻居都变成和我利益一致的共同体,租用他们的房屋给工人当宿舍,或者支持他们开小卖店等。”于是,每当有人闹事,蔡云景手下的900多名非洲劳工纷纷自发护厂,根本原因还是他们和中国老板已经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虽然站稳了脚跟,蔡云景却丝毫没有满足,他想把拖鞋卖到欧洲。“我们已经获得很多国际知名品牌的代工许可,明年订单就会增加到2500万双。”

  事实上,当前非洲工业发展的一个主流模式,就是中国、非洲和欧洲的三角互通,中国资金、技术加上非洲制造,最终的市场瞄准欧美。不知不觉间,蔡云景就实践了这个模式。

  展望未来,蔡云景的心中还有更大的计划,“我想用民间资本的力量在南非建一个工业园,同时也准备去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园中投资。”(特约撰稿人 李理)

+1
【纠错】 责任编辑: 谢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深秋童话喀纳斯
深秋童话喀纳斯
杭州一高中推“刷脸吃饭”
杭州一高中推“刷脸吃饭”
2017级大熊猫宝宝集体亮相
2017级大熊猫宝宝集体亮相
“龙虾盛宴”亮相南京
“龙虾盛宴”亮相南京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521297203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