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关于文莱,你不知道的几件事
2018-11-18 21:02:31 来源: 新华国际头条微信公号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文莱国名全称为文莱达鲁萨兰国,“达鲁萨兰”意为“和平之邦”。文莱古称渤泥(又作浡泥)。首都为斯里巴加湾市。

  中国与文莱是隔海相望的友好近邻。1991年9月30日两国正式建交,2013年两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文莱不但是亚投行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之一,还是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活跃之地。

  延伸阅读:

青花漂流记——踏浪丝路话文莱

  1997年5月的一天,一家石油公司在文莱近海作业时,在水下63米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震撼世界。船体已腐蚀殆尽,但船内上万件码放齐整的中国青花瓷等物件不仅生动展现了数百年前海上贸易盛况,还把在中国古籍被称为“四海流通,交会万国”的渤泥国(又作浡泥国)推向世人面前。

  渤泥是中国古人对文莱的称呼。千年以来,文莱与中国往来不断,贸易频繁,交流密切,曾共同书写东南亚古代史上辉煌的外交篇章,也因青花结缘创造出艺术色板上唯美的色彩。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与文莱扬起行稳致远的文明风帆。

海上有青花,往来知故交

  沉没的古船究竟是哪国船只已无从考证。但这条文莱境内唯一一艘被发现的古代沉船上,承载着大量尘封的历史信息,印证了中国古籍对渤泥地位的描述,也证实了两国间繁盛的古代贸易。

  考古学家在沉没的古船上整理出大约1.4万件文物。其中,大多数文物来自中国,部分来自越南和泰国,除有精美的青花瓷外,还有一大批实用器,如瓷碗、瓷盘、瓷碟、瓷瓮、瓷瓶、瓷缸、串珠、铁器、铜器、石器、手镯、锣等。专家推断,这条明代商船从中国起运商品后出海,途中在越南和泰国进行小规模贸易,随后驶往目的地渤泥。

  古代跨国贸易的背后,不只有经济利益,更有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始于密切而频繁的往来,又推动这种往来更加密切而频繁。早在唐代,中国人就发现,地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中央位置的渤泥具有重要的贸易枢纽和门户作用:它既是中国与东南亚古国之间重要的贸易中心,又是阿拉伯商人和东方商人相遇往来的主要驿站。

  宋元时期,渤泥人喜好中国的服饰纹饰,崇尚中国的风俗文化。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记录,渤泥人“敬爱唐人”。曾随郑和四下西洋的费信也记载,渤泥人在街上遇到醉酒的中国人会把他们接到自己的住处,如遇故交,奉若上宾。明代时期,渤泥使团多次到访中国,为源远流长的中文友谊留下美好的历史印记。

素底描天青,釉下抹浓淡

  文莱不止在沉船上发现了大批中国瓷器。近年来,文莱在甜柑河流域出土了一大批中国唐、宋、明各时期的陶瓷类文物,在哥达巴都发现了一条长达两公里的“中国瓷器道”,出土大量瓷片、陶片、器具。在中国以外地区发现如此大规模、多样的中国陶瓷文物极为罕见。

  毋庸置疑,瓷器堪称渤泥与中国交往的使者。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青花虽是“中国风”,但却有段“外国缘”。青花之“青”,是描画在素胎上的矿物原料钴料。被中国官窑认为最上乘的钴料——苏麻离青和苏渤泥青,正是来源于中国与渤泥间的商业互动,是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青花”发色的登峰造极。

  关于苏麻离青的产地,一说产自索马里,一说产自波斯。至于苏渤泥青的源头,有人说产自苏门答腊和渤泥,也有人认为其实就是苏麻离青,只不过,一些阿拉伯商人把苏麻离青带到渤泥后取了个本土化的名字——苏渤泥青。

  不管怎样,钴料造就了渤泥“瓷贸易中心”的地位,也让渤泥人的审美与青花结下眼缘。后来,明朝实施海禁,西方殖民者大批进驻东南亚,中断了中渤海上贸易。宣德年间,中国官窑多年积攒的这两种钴料几乎用罄,到了成化年间已“无青可用”。青花艺术中最浓重和耀眼的那抹青色,就此淡出了历史舞台。

丝路踏浪来,海晏贵知心

  中国人与渤泥人同爱的那一抹青色,在1408年的农历八月,化作碧蓝南海上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28岁的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带着王后、王妃、子嗣、近臣等150人,乘坐远洋大船,起锚扬帆北上。

  渤泥王到达南京后,明朝皇帝朱棣在奉天门以国礼相待。渤泥王告诉朱棣,中国圣人的德行教化在渤泥广受尊崇与学习。不幸的是,渤泥王抵达南京后不久便因染急症去世。史书记载,渤泥王临终前留遗言说,死而无憾,要将遗体“安葬中华”。朱棣“大哀”,下令三日辍朝,以高规格把渤泥王厚葬在南京安德门外向花村乌龟山,树碑立祠,安排守坟人。

  因担心渤泥政局动荡,朱棣还特派张谦、周航两位使臣护送太子遐旺返回渤泥袭王位并助他镇守一年。1412年农历九月,新国王遐旺带着母亲、叔父等一批人再次访华。明朝历史上,外国国王来访,渤泥王麻那惹加那是第一人。

  自公元977年渤泥王首次遣使宋朝,到公元1425年渤泥最后一次来使,史书共记载了十多次渤泥使团访华的详情,而中国也多次遣使回访渤泥。1370年,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受命出访渤泥,在此期间,他妥善处置了一桩第三国挑拨离间中渤友好的外交阴谋,并对赠礼财物“毅然辞之”,其廉洁受到渤泥王大赞。

贯古有精诚 合作铸重器

  欸乃一声,棹歌一曲,激荡起海丝路上的多少风云事。如今,那些尘封的历史片段宛若一尊尊青花重器,稳放在两国民众心间的那座历史博物馆里。那些美好的交往,沉淀为新时代合作的基石,共同谱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船歌。

  今年5月,全长5915米的文莱第一座跨海特大桥大摩拉岛大桥在中国建设者3年多辛勤努力下建成通车。从此,大海不再是阻隔文莱摩拉区和大摩拉岛之间的天堑,大摩拉岛终于告别“悬于海上”的历史,朝着世界级石化工业园区的梦想又迈进一步。

  如今,文莱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中企参与承建的这座大桥通车后,文莱穆阿拉区与淡布隆区之间将形成一条穿越文莱湾的海上大通道,车程可由两小时缩短至15分钟左右。此外,中国企业还在帮助文莱建设连接马来西亚的高速公路、国际贸易港摩拉港等。

  陆、海、空,路、桥、港……疏通往来运输的经脉,打通多元发展的命脉,联通集纳智慧的人脉,贯通共同发展的心脉,这是从海上瓷器之路演进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变的理念与愿望,也是文莱再现“四海流通,交会万国”枢纽地位的历史密码。

  在中国和文莱新时代关系上,“合作共赢”四个字成为最耀眼的印记。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海知 余申芳
关于文莱,你不知道的几件事-新华网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43129996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