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交流”分论坛2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智库交流”分论坛由中宣部主办,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智库、媒体代表出席。
以下为部分参会嘉宾演讲文字实录摘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各参与方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跨越了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历史文明,共同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体会未来“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聚焦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各参与方共同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凝聚“共商、共建、共享”的共识。二是要不断地提升政策信息的透明度。三是要完善规划标准协议等规则。四是要坚持工程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五是要重视数字技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全球智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智库应该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发展的规律和内在逻辑,为未来的实践提供指导。从全局分析发展的状况、合作开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建设信息数据库,打造世界了解“一带一路”的窗口,分析成功的案例、出台投资指南,规避风险,智库还可以通过搭建平台、举办论坛、研讨会等各种方式促进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往来。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中日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低谷,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欣慰看到双方关系有所缓和。去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与安倍首相举行了会谈。日方宣布有意愿推动日中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第三方合作。中日都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都亟需迅速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
去年12月,我曾与习近平主席交流过看法。我支持“一带一路”促进和平的理念,希望能以“友爱”精神推动“一带一路”愿景的实现。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就是仁爱,植根于孔子思想。习主席同意我的看法,尤其强调遵循孔子仁爱精神的重要性,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准则。
“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来实现,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福祉。“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与“东亚共同体倡议”目标一致,都是要加强区域互联互通,让地区更加稳定,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我衷心期望这两大倡议能进一步加强联系,更好展开协作,为世界和平打下坚实基础。
新华社社长、新华社研究院院长蔡名照: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一个话题。国际智库对“一带一路”开展了广泛研究,也将成为伴随“一带一路”共建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我们研读了5年多来国际智库数百篇论文和研究报告,从中可以看出当前“一带一路”研究的主要概况和趋势。
首先,关注“一带一路”研究的智库在持续增加。统计显示,全球有25%的智库分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其次,“一带一路”研究成果产出逐年上升。从我们追踪研究的168家国际智库样本情况来看,智库专题报告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一年70篇,增加到2017年的384篇文章。第三,对“一带一路”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智库既关注“一带一路”本身,同时又与本地区规划、本国政策走向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相结合,进行关联研究。
国际智库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
第一,“一带一路”与当代中国。有研究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表现,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行动。第二,“一带一路”与区域发展。有研究认为,“一带一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便利化、国际产能合作等,加快了区域发展和互联互通。第三,“一带一路”与国际治理。有研究认为,“一带一路”展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模式,有别于“零和思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观,将推动更多人文关怀、更加开放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独特的倡议,能够为全世界带来重大变化。早在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该倡议时,我就表达了赞同。当今世界,我们必须换个角度看世界、看问题,“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
“一带一路”理念,是能够带来和平繁荣、带来共同成功的,能够使各国间实现更大的合作、更大的互联互通。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的受益者。我非常荣幸曾经在倡议提出时担任巴基斯坦的总理,那个时候中巴两国就携起手来进行合作。
我深信,一个多极世界能够让人们更加幸福,让全球更加稳定。全球政治格局在改变,世界也在应对一系列挑战。每个国家面对的问题不能通过单边主义来实现,需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来解决。
更多国家应该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这有利于我们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发展必须要着眼未来。“一带一路”可以使我们建立起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提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的宏伟构想。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新方案,这个构想正在广大范围引起注意和认同。我们由此得到启发,就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不仅应是海陆内外联动的经济全球化,而且应是网上网下或者线上线下互动的经济全球化。
如果我们把正在扎实推进的“一带一路”项目叫做实体“一带一路”,那么同这个实体“一带一路”相联系、相对应而又相区别的数字丝绸之路,就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大数据为运行载体,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各市场主体在网上的沟通合作、共建共享。同时各国企业,包括中小企业也能够通过互联网自由自主、公平高效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样发展,必将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带来重大的提升机遇。
捷克前总理、社会民主党前主席伊日·帕鲁贝克:“一带一路”从长远来看,可能会确保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中国希望保持较高的经济活力,并且将这种活力转移到中亚、南亚、东非、地中海经济体,进而再转移到欧洲。
如果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那么这对中欧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而且可行的机会。
目前,国际上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全球经济和政治秩序,“一带一路”倡议将是促进这种秩序的活动之一。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需要可靠、全面和透明的信息,同时以事实为佐证。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欢迎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建立智库并相互协作,这将是讨论“一带一路”倡议相关观点的平台。当然,交流不仅仅要限于学术界的内部,企业界同样也会进行交流,不过更多是为了寻找新的商机。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第一,摆脱贫困,实现繁荣,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都是可能的。从中国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即使长期深陷贫困,只要政策、道路正确,完全有可能在一代人或两代人当中摆脱贫困,走向繁荣。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世界的发展所承担的责任,会给各国带来发展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抓手,来推动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将会给世界各国实现繁荣带来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第三,智库交流合作,有利于各国抓住这个时代的新机遇,实现每个国家的民富国强的梦想。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给各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不能简单照搬另外一个国家的经验或是模式,各国的智库要需要一方面学习成功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国情,提出建议,推动发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到今天为止,很多国家经济结构都是失衡的,不仅一个国家内部的各社会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差异一直在加大,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加大。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能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30%以上,我想没有一个国家是可以比得上的。